望门投宿思张俭,忍死须臾待杜根。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--清·谭嗣同有人说,这无比豪迈的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不是谭嗣同写的。 《绣像康梁演义》里讲,谭嗣同的《狱中诗》是被梁启超改过的;原文为:“望门投趾怜张俭,直谏陈书愧杜根。手掷欧刀仰天笑,留将公罪后人论。” 我向来讨厌演义小说,这类小说为了吸引人眼球,不同程度地胡编乱造。最讨厌的便是《三国演义》,把我喜欢的周瑜和曹操写成那副德行。 因此我不耻黄彰健的研究,不屑他找的绣像小说做什么所谓证据。我宁可相信谭嗣同是真正的铁骨铮铮的硬汉,所以临死前才能写下如此慷慨文字。至于“两昆仑”是仆人,还是康有为和大刀王五的争议,--这是文字之外的内容,我不想去太较真。 我最早知道“戊戌变法”,知道“六君子”,知道谭嗣同,是通过一部已忘记名字的香港电影。有一段情节到现在都印象深刻:大刀王五本想劫法场,却遭到谭嗣同的拒绝;后来“六君子”于菜市口行刑后,王五在一片血色残阳中舞刀。一阵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光闪过,荧幕上王五的脸颊,赤膊,还有发辫上满是汗水。他念道,“我自横刀向天笑”,再舞,再念,“去留肝胆两昆仑”。 这是后来,我反驳太后少叫我看港片的论据之一。还在上小学的我,就是通过当时大人眼中内容无聊又毫无意义的香港电影,知晓了一段历史和一首爱国诗。我觉得,这比学校里那些枯燥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成效得多。尽管在学校里,我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文写得好,总遭到老师表扬。 现在想想,学生时代到现在,我看了无数以爱国为主题的电影;电影反映爱国主义的方式,大多是悲壮而苍凉。从早先的《林则徐》到今年年关时的《集结号》,内容从鸦片战争,到抗美援朝。无数用影像描绘和记录的战争与牺牲,每看一次,每动容好一阵。 如今,又到一年“十一”。我一直认为,国庆的另一层意义,就是提醒人们,心中要有爱国主义。而爱国主义,不是看多少相关题材的电影,读多少爱国诗,心里就会自然形成的,--但至少,我为这些影像和文字感动过,尽管这太微薄。 晚上,在山沟里,住农家院。大家打扑克牌,打麻将;我哪个也不会,只好看电视。 又有台在放《开国大典》。于是看;看到毛泽东等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那段,看到战火,看到硝烟,看到战火和硝烟中的前赴后继,和勇往直前,眼泪还是忍不住涌上来。在灌满山风的电视屋里,浑身冷的我,眼眶里盈着眼泪的感觉是火热到近乎触痛的。这也是我对爱国主义最直观的体会,--如此热烈,热烈到撼动人。 带着这样的感觉,我每每想到能和爱国主义联系到一起的美食,总是想到辣味的菜。同去游玩有个不吃辣的同伴说,辣是火热的被刺痛的感觉。忽然想起他这话,忽然觉得这很对我之于爱国主义的感受。 那就上道辣味菜吧,在国庆之际。感谢这方圆多少公里以内都是山的地方,居然还有网吧供我消遣和码文,--我缩手缩脚地敲着我自己都看不明白主题的东西,可我坚持要敲完。 最后附上哥曾写过的一篇《集结号》影评里的一些节选。写得真好,我可写不了这么好: “电影的前半段无疑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,我们不说《集结号》是不是像《拯救大兵瑞恩》,像不像《太极旗飘扬》。我还是觉得它是我看过的战争片中,最真实最震撼的;因为什么?我想可能是因为剧里演的是中国人吧,离我们更近些。特技几乎是无可挑剔的,在一晃而过的镜头中,无论是爆破还是血肉都格外真实。牺牲无不是壮烈的,哪怕是一个没名的小战士。记得阻击战的时候有两个战士踏上战壕扔手榴弹,结果被打成筛子,也许他们只是想把手榴弹扔得远些吧。” “《集结号》是部不完美但是很好看的电影。有人说看完会哭,我相信,虽然我没有也不会。但是我相信很多东西都可以打动人。以死相抗的战士们用生命书写壮烈。我们该看到什么?” “如果有朋友会被电影感动,我想推荐他再听听宣传曲《兄弟》。当你在听到老谷子喊着‘一个一个都好好躺在里边,你们TMD怎么就没看见’,‘我给他们证明,我给他们证明,我的兄弟们就躺在这煤堆下面,我证明!’明明都是烈士,怎么就变成失踪了的,再看看《集结号》也好,感受下生命的伟大!”
难度:配菜(中级) 时间:10-30分钟麻婆北豆腐的主料:
北豆腐,。 适量 牛肉 适量麻婆北豆腐的辅料:
郫县豆瓣酱 适量 豆豉 适量 花椒粉 适量 酱油 适量 姜末 适量 盐 适量 油 适量 水淀粉 适量 高汤精 适量 香葱碎 适量麻婆北豆腐的家常做法,麻婆北豆腐怎么做好吃
1. *将北豆腐切成小块,放入微沸的热水中,加盐后以中火氽透,然后捞出沥干水分;牛肉剁成细末;郫县豆瓣酱和豆豉一起剁成细碎。
2. *中火加热炒锅中的油,将牛肉末放入煸干水分,待粒粒分明。
3. *锅中调入郫县豆瓣酱,小火慢慢翻炒出红油,再放入姜末和豆豉碎炒出香味。
4. *将盐,高汤精,水和酱油倒入锅中,大火煮沸后再放入豆腐块,用小火烧至入味。
5. *将水淀粉倒入锅中,转大火将汤汁收稠,最后撒入花椒粉和香葱碎即可。
标签: 朋友聚餐 川菜 下饭菜